污水處理廠是促進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。目前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、A2/O、A/O、SBR、CASS或改良等傳統工藝的活性污泥處理方法。随着國家對排放标準要求的提高,現有的工藝流程已經無法滿足新的水質要求,絕大多數建成時間較早的污水處理廠面臨升級改造已成必然。
據國家生态環保部最新統計數據,我國污水處理廠約有20%選用氧化溝工藝,在所有污水處理工藝中位居前列,因此氧化溝工藝污水處理廠的提标改造應予以高度重視。本篇着重介紹行之有效的市政氧化溝工藝提标改造技術。
主要目标:
市政污水主要目标是總氮,标準制定者顯然充分考慮到了總氮穩定達标類表四标準的可行性。類四類和真四類的區别是總氮,爲什麽從1.5mg/L放寬到10mg/L,而北京類四類地标實際總氮要求15mg/L,标準制定者爲何唯獨對總氮放寬要求,顯然是因爲總氮達标很難,位于難題榜榜首,而氧化溝系統AO分區不明顯,即便是交替運行,總氮達标也非常困難,原因在于:制約總氮提标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,其中來水C/N失衡占總因素的80%,其次是DO、攪拌推流效果、泥齡以及回流情況的影響,而C/N失衡這一點是目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共病。提标改造要求:出水穩定達标類表四标準,減少額外藥劑投加。
提标難點:
早期建成的應用氧化溝工藝的污水廠因無法停産、占地面積緊張、池體老化、水流流速快、改造工期短、工程投資低等原因面臨改造困難,絕大多數隻能在現有基建設施基礎上改造。
提标改造思路:
一般市政生活污水在運行管控上的依賴度占比要大于工業廢水。整體設計思路在于:明确AO分區,強化反硝化;安裝高效脫氮填料以加強生化段的脫氮效能;增強水解開環能力優先利用原水碳源;多點進水多點回流,較大限度利用原水碳源,曝氣多點調控加強溶解氧控制,提高反硝化效率;同時提高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進一步脫總氮;需配合工藝調控。
蘇州某市政生活污水處理廠,最早于1998年09月01日投入運行。一期、二期主體工藝爲氧化溝工藝,處理規模爲17000t/d,三期主體工藝爲AAO工藝,處理規模爲13000t/d,深度處理單元爲連續流活性砂過濾器系統,消毒方式采用紫外線消毒。改造前出水水質采用一級A标準。
1、增加隔牆,确定AO比例約1:1.5,穩定出水氨氮的同時強化TN。
2、在厭氧、缺氧、好氧中同時布置高效脫氮填料,每段布置的型号、密度、區域皆不相同,泥膜法混用,改造後出水總氮在不投加碳源的前提下,最低可達到2mg/L左右。
3、曝氣可控,好氧段曝氣可調控,溶解氧嚴格控制。
4、增加推流器和内回流泵,防止污泥沉積,同時提高硝化液回流,并且可調控比例,進而提高總氮去除。
上述案例由于其中一期可停産,且周邊無吊裝空間,故采用一二期輪換改造,無縫對接,在轉換期間,保證污水廠正常出水。還有部分案例無法停産施工,直接在氧化溝内布置填料模塊組件,優化推流、DO、碳源等控制參數,同樣達到了改造目的。
蘇州蘇淨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© 2021 備案号:京ICP證000000号
技術支持:菜鳥科技